English

崛起在世界高科技前沿

1998-05-20 来源:光明日报 司彦文 武天敏 李先芳 我有话说

北京早春,京西宾馆,九届人大解放军代表团驻地。

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、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把我军青年机电专家、38岁的海军工程学院教授马伟明博士请到自己的房间,仔细询问了他的科研工作,欣慰地为他写下:“书敬马伟明教授:开拓进取,永攀高峰。”

马伟明10年来致力于舰船独立电源系统研究,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防科研课题21项,1项为国际首创,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获国家发明奖2项、国家专利4项、军队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6项。1996年被授予“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称号,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,作为我军舰艇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方向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入选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第一、二层次。

“在世界高科技的竞争场上,实力就是尊严”

1991年,马伟明随同一个专家组第一次来到S国,验收S国向我国出口的某型电机设备。他发现,电机输出电流存在大幅低频振荡问题。这种“振荡”,好比电机“发虐疾”,向来被视为危及动力系统的“颠覆性问题”。尽管这套电机的震荡发生在电机正常工作的范围之外,马伟明却敏锐地看到了潜在的隐患:振荡一旦超过“临界点”,将导致整个动力系统瘫痪。中方专家多次提醒S方重视这个问题,自负的S国专家一直听不进去。经我方据理力争,才勉强答应进行改进。

1997年,他再次来到S国,参与对我国第二套引进电机的验收工作。令他惊讶的是,在S国向中国出口的第二套同型电机上,依然存在同样的问题,而且在电机正常工作范围之内也发现了电流振荡。这就是说,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,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S国公司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进展。

按照合同,中方提出索赔要求。马伟明作为中方专家,坐在谈判桌前。谈判开始了,S国博士棉里藏针:“马博士,在您看来,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向您请教吗?”马伟明轻松作答:“中国有句古话,叫做‘以毒攻毒’,我的方法是利用振荡信息消除振荡。”S国博士们面面相觑,显然难以置信。S国首席谈判代表谨慎地发问:“马博士,您是否已经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公式?”马伟明平静答道:“是的。”对方顿时脸色大变,他没有料到,士别6年,更当刮目相看,中国人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和创造性的重大成果。

“祖国让我挺起腰杆”

1997年夏天,我国引进Z国的某型设备发生严重故障,马伟明受命主持技术检查,发现制造工艺存在重大缺陷,这一结论反馈到Z国,制造商率领10名资深专家急忙来到中国。

高傲的Z国首席专家矢口否认中国专家的鉴定,一口咬定是“中国人操作不当”,不断盘问我方使用过程的细节,盛气凌人。马伟明镇定自若:“那么,请您提供装备的结构图纸,我们一起分析。”专家一口回绝:“不,这属于保密范畴。”马明伟早有准备,他铺开一张图纸:“先生,这是我们根据测试绘制的设备结构图,请看这里”他用手指着图中的一处处连接点,胸有成竹地谈起对故障原因的分析。

Z国专家一齐围拢过来,细细审视这张图纸,个个目瞪口呆,中国专家绘制的这张图,竟然与他们产品的图纸完全相同!

首席专家的脸涨红了,汗水浸湿了鬓角。突然,他将手臂使劲一挥:“马博士,既然你已经分析出故障,还要我们来中国干什么?顺便说一句,你的理论太离奇了,对不起,我听不懂!”

顿时,一股热血冲上马伟明的头顶。他睁大双眼,直视专家,一字一顿地将自己的愤怒送出嘴唇:“先生,我们是在讨论科学,你不懂,我可以教你!”

这一次,专家显然听懂了。然而,他却像被钉子铆在了地板上,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里,再也说不出一句话。

“你不懂,我可以教你!”这声呐喊,喊出了中国当代科技英才的豪情壮志。听到这句话,马伟明的导师、71岁高龄的张盖凡教授无比欣慰。这位老教授动情地说:“当年我们和外国专家打交道,不知要看人家多少白眼。那时,我们技不如人、受制于人,为了学到东西,只能忍气吞声。现在,我的学生敢和外国专家说这句话,这不是狂妄,而是说明一个划时代的变化,中国新一代科技人才已经在世界高科技舞台上挺起腰杆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